她是一名摄影师,她记录动物的生命状态↓↓↓
【资料图】
赵欣:我叫赵欣,是大连医科大学摄影专业教师,我希望当人们看到(《生命状态》)作品,不仅仅是关注动物本身还有关注我们自己生命的状态。
自然死亡后被做成生物塑化标本的北极熊,静静地站在赵欣为它搭建好的光影剧场中央。在光线刻画下,好似演员亮相在黑暗中。
剧场里的演员,从陆地到海洋。虽然生命体征早已不在。在赵欣眼中,这种静怡的美感,散发着亦真亦幻的活力。观看它们,又像是如同观看自我。
赵欣:拍摄黑白(剧场)经历的时间最长,2008年就开始了。黑白它有一种祭奠、纪念的状态,高光之下它们呼之欲出或者是以生的状态,其实在表达死亡的过程当中,对人类的很多行径的一种反思。我的希望是通过影像,可以“复活”它们的生命,希望它们永远活在身边。
在剧场里亮相的“演员”,赵欣会将它们大多数再次安置在原本生长的自然中。它们的身影出现在针孔相机似真似幻的彩色影像中,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这些鲜活的生灵,曾在世间真实存在过。
赵欣:希望这些生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包括我们的子孙看见它们的时候,不是看见标本而是这些生命是鲜活生活在我们周围。它应该是属于在自然场景当中,是一种自由的、奔放的,把它们(标本)还原到和它们生前的这种生活的空间,其实产生一定的反差,这些动物当中有很多其实是濒危保护动物,甚至已经是灭绝的动物,动物的灭绝有它自身的原因,其实也有我们人类的过分干扰。
在为被摄动物选择拍摄场景时,赵欣常常会有意地选择,和它们原本生活场景并不契合的地方。而这样的人为干预所呈现的强烈突兀感,既显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独特,同时也唤起人们,对于不同物种,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赵欣:白鲸正常是(生活)在水里的,但是我把白鲸放在了陆地上,在树叶的这种衬托下去拍摄,本身就好像一种讽刺或者是冷幽默。也是通过这样的矛盾,希望能引起人类活动的反思,所有这些作品其实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种悲观的情绪,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提醒,提供一种思考,希望不要等到这些动物或者是生命逝去的时候我们才去怀念它们,挽留它们。
赵欣:我在拍黑白(剧场)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冷静的方式,去记录这些生命,那我的文字写的尽可能是一种感受型的。我要对它们有所了解,对它们的习性、生前的状态包括我在拍摄它们的时候那种感受。
赵欣:写完了之后我也会读给姑娘听,然后让她感觉这样是不是合适,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有的时候她也给我一种反馈,通过她的文字和我这种交流,她也希望我要尊重她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爱好,而不是强加给她说我喜欢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到我自己的兴趣。
和女儿合作完成《生命的状态》一书,在赵欣看来,也是她的个人艺术创作,与多年坚持医学科普的一次对话。不仅如此,她还完成10多部医学图谱、教材拍摄,编著工作。
两周前,她凭借记录动物《生命状态》的影像作品,获得第14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她的学生付增凯,也同台获得奖项。
从事医学摄影已经20年,赵欣逐渐把冷静的标本摄影与对强烈的生命感知紧紧结合。时至本周,高校毕业季,赵欣回到学校,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送行。
赵欣:每个人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状态,通过自己拍摄的一系列的作品也是在提醒我们,可能关照自己的内心,在我们的身体和内心都健康的这种状态之下然后有自己更美好的生活。生命该有的状态是心灵健康、身体健康、心态乐观,积极面对每一天,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看赵欣拍摄的动物和生物标本,栩栩如生,生命感十足,显然,拍出这样的照片仅靠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爱和对生命更好的感悟,当然,看她的这些照片,感动、欣赏、温暖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心,我们可真得保护好身边的动物,否则,让一些动物慢慢濒危,再慢慢消失,最后只留下标本的样貌,那我们可无法面对后人。